回首頁
與我們聯繫
網管人員專區
<中右區隔>
<下左區隔> <下右區隔>
前往計畫簡介
前往數位資源
整合檢索(另開視窗)
前往典藏精華
前往教學資源
前往下載專區
前往常見問題
前往相關網站
<下間隔>

前往中央研究院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歷史語言研究所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考古發掘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簡牘字典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金石拓片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善本圖籍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西南少數民族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明清檔案網站(另開視窗)
前往圖像使用申請網頁(另開視窗)
計畫簡介 標題 ─ 總體經營
基本資料.Introduction
計畫名稱.Project Name
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
The Project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s developed in the Institute of History & Philology
計畫總主持人.Project director
李宗焜 Zong-kun Li
 計畫說明

   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」於民國91年1月1日正式成立,承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「數位博物館計畫」、「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」、「國際數位圖書館合作計畫」三大計畫的經驗,依據國家整體發展重新規劃而成,為人文與科技並重,也是目前唯一著重人文內涵的國家型計畫。首要目標是將國家重要的文物典藏數位化,建立國家數位典藏;進而促進我國人文與社會、產業與經濟的發展。

  本計畫第一期: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,是依據「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」之總體目標與執行方案、結構規劃而成,隸屬於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,執行本所珍藏歷史文物之數位化管理工作。

  歷史語言研究所典藏文物,以典藏來分類,大體上有考古資料(包含甲骨、銅器、玉石器、陶器等)、民族學調查資料(包括實物及照片)、青銅器拓片、甲骨文拓片、歷代墓誌銘、碑文拓片、漢代石刻畫象拓本、佛教石刻造像拓本、封泥、陶文等、善本圖書、明清檔案與居延漢簡等。這些珍貴的資料是本所傅斯年所長掌理所務時代,秉持著「上窮碧落下黃泉,動手動腳找材料」的精神,結合當時傑出的年輕學者們,積極從事考古發掘、商購舊藏、搶救文物、田野蒐集等方式,將這些得來不易的一手材料,匯聚於本所。這些文物資料,有許多物件本身,堪稱「世界級」的人類文化共同資產,例如殷虛考古文物:大理石石梟、石鳥、人頭形玉飾、帶刻辭鹿頭骨等,隨國立故宮博物院「帝國的回憶」展覽赴法展出。另考古文物來自於田野考古工作,每件文物都有清楚的出土記錄,文物所屬的時間及空間明確,因此在學術研究上,具有科學性的史料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
  近年來,因應資訊的發展,網際網路技術的成熟,實體的素材,走出深鎖的庫房,轉化成為虛擬的知識元素,不僅成為可能,也成為學術研究者的渴望。再者,整體國家文化的認同與知識品質的提昇,需靠科普教育的實施,而藉由基礎工程的執行,投入資深、專門的研究人力,深入分析各類珍藏文物,再以科學技術,創造淺顯易懂的知識呈現介面,將成為科普教育的最佳教材與教案。

  本所自1985年推動「漢籍文獻自動化」以來即全力進行各項典藏的數位化工作,包括1988年善本書、1996年明清檔案等都已經進行數年的數位化工作,惟本所日常年度預算有限,這些工作的進行相當緩慢。為推展本所珍藏文物的「國家數位典藏」工作,本所組成數位典藏工作小組,在第一期計畫中,將本所典藏分成五類,包括「考古發掘遺物、照片、記錄與檔案」、「拓片與古文書」、「史語所傅斯年圖書館藏善本圖籍」、「史語所民族學調查標本、照片與檔案」、「史語所藏內閣大庫檔案」,分別由多位研究員及相關研究人員與行政人員主持。

  本計畫的執行除牽動相關學術領域在研究發展上的重大變革外,更密切地整合了資訊技術的研發與應用,預期將改變研究者的資訊尋求行為,並有效地提昇學術利用價值及學術資產的科普價值。在執行數位化的過程中,典藏文物、學術內容、研究行為、科學技術、管理開發及人員的投入等環節缺一不可,彼此相互刺激成長,其複雜性難以言語,因此,本所擬定的計畫實際上是一個長程的規劃,91-95主要在進行數位典藏基礎建設。

  從96年起,規劃了第二期計畫「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」,是承續史語所長年來數位工作的經驗,主要目標是針對史語所過去及第一期「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」之成果,以擴展更多珍貴典藏的數位化,創造更多元的數位資源,並結合內容與技術專家創新發展,將數位資源再造為數位知識,成就漢學研究中數位知識的總體經營與永續發展。

史語所數位知識總體經營計畫體系表

回到頁首 

地址: 11529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 Tel: 02-2782-9555  Fax: 02-2786-8834 E-mail: weiji@asihp.net
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11 Institute of History & Philology, All Rights Reserved.